「戚門」代表由戚繼光所傳,「十三」代表有十三種劍術要領組成。若是成套招法卻不止於「十三」之數。
范老師敎授時說,此「戚門十三劍」他很少敎,因敎我等的感覺甚好心裡很高興,特於劍術習練告段後,再傳「戚門十三劍」與我等習演。
台灣習練此劍路子的劍術愛好者不多,希望不要忘記而辜負了范老師的心意,利用今晨再複習複習吧。
有稱「雄劍」較「雌劍」寬長而重,一般以「雄劍重二斤」「雌劍重一斤」做取捨標準。
劍的尺寸大小與重量高低,須依個人身長力量與劍路招法之用來取捨,不用死板拘泥。
長劍與身高不協調,演練路子常有牽絆,但是雙手持劍與敵互擊又有其優勢。
短劍不及半身,與敵對難以放長擊遠,卻攜帶方便,適合貼身攻防。
劍重則揮舞不利,靈活度受限,卻較堅固而耐敲打碰撞。
劍輕則不破護甲重兵防護,破壞性不足,但可靈巧變化遊走。
依現代工藝,應可製作更輕更堅更有破壞性的劍具,只是這兵器對於保家衛國還是落伍,就剩下運動、表演的功能了。
接上照應身平行地面滾轉180度成仰身平衡
為拍照,頭腳反方向照
丹鳳朝陽 未拍
「戚門十三劍」片段
................
大蟒翻身在八仙劍中好像是"懶睡牙床"..當年看劉師指導陳立昌師兄練習時.這個動作很不容易做.獨腳站立翻轉俯身換成仰身......望月式.劉師說要左手.左腳.劍同一高度.成一個弦月形..這二個動作真是吃功夫啊!還是林師兄的功力比較好..我是連做都做不出來
回覆刪除感謝楊兄指正!
回覆刪除這些動作,若筋骨柔軟度特佳、腰背腿力強、身長手長腳長,真的會很好看!
已是中年之軀,又少拉筋,筋骨硬多了,這天我先拉筋再練習,筋骨有開些才運作好些,不然也是差很多!仰身平衡背脊下不了腰了!哈哈!
指正真的不敢!還需陳立昌師兄確認..說真的..您跟陳立昌師兄.功夫真是令人佩服
回覆刪除林兄 您好:
回覆刪除看到您這麼用心的上傳許多影片及文章真是太好了,佩服您的用心也謝謝您,改天有空時我也要學您再多拍些影片放上網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