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劍---從清朝至今超過百年傳承的優秀劍術
「范之孝」老師所傳
自己所學「三才劍」為范之孝老師所傳,范老師的路子,至今同儕中可能只剩我保留下來,做一整理備忘。

范之孝 老師 與 傅淑雲 老師
三才對劍
「三才劍」的傳承由來
在台灣「三才劍」這劍術路子,主要由「南京中央國術館」畢業的「韓慶堂、傅淑雲、范之孝」三位大師所傳授,而以韓師所傳最為普遍。
持劍式
由此式就知是范老師 的路子
將「三才劍」帶入中央國術館的,就是揚名上海灘的形意拳搏擊大師「朱國福」。
![]() |
形意-八卦-搏擊 大師 朱國福 |
民國十七年中央國術館成立,朱國福先後擔任教師與教務處長,他年少學形意八卦後,又從學於同鄉河北定興縣「李彩亭」。
「三才劍」是「李彩亭」所傳授,為「李彩亭」家傳劍術。
清朝年代「李彩亭」祖輩父輩都是標師,精少林拳各種器械。
另一套流傳的「三合劍」也是「李彩亭」家傳劍術,同樣由朱國福帶入中央國術館而傳開。
武當劍名家「李景林」當時為中央國術館副館長,「三才對劍」對於他後來創編「太極對劍」 又稱「武當對劍」應該有所啟發,或許「武當單劍」的「輕緩行劍」演練風格,也影響了當時練習「三才劍」原本「重快勢劍」之風格。
![]() |
李景林與弟子 武當對劍 |
「傅淑雲」老師的三才劍就是「輕緩行劍」風格,「韓慶堂」「范之孝」老師就是「重快勢劍」風格。
「三才劍」從清朝至今,超過百年的傳承劍術, 值得學習與保存!
「三才劍」的內容
「三才」是指「天、地、人」。
「三才劍」分天、地、人三部份,就是「上劍」、「下劍」、「對劍」,更白的說「單人上手劍」、「單人下手劍」、「雙人對手劍」三部份。
弸劍式
為對劍預備起式
所以「三才劍」就是一路劍術而分三部份演練:
上劍:練習上半段路子。
下劍:練習下半段路子。
對劍:上半段與下半段互為交手練習。
「三才劍」套路若改了動作打法,就會無法配合的!只能單練!
一般劍術路子多為單練套路,若要對練 ,需另外編練一套路子來配合,這「三才劍」卻只要練相同一套單練路子,即可雙人互為對劍練習,是難得的傳統劍術。
「三才劍」劍譜
台灣流傳的三才劍劍譜,是三才劍在台灣傳揚後所新編,以「張義誠」編著「三才對劍」一書內招式名稱為最主要,以這些式名加減流傳最多。此書招式打法內容與范師所傳不同。
范老師手稿劍譜名稱:
1. 持劍式
.
.
.
47. 退步抱劍
.
由開始持劍式,一動作就知道是范老師所傳路子!
范師手稿所寫式名,也少了一些動作未寫,所以實際路子動作比文稿多一點點。
「三才劍」 不是 形意派 原有劍術
此「三才劍」並非「形意三才劍」,與「三合劍」為「李彩亭」家傳劍術,為「朱國福」於中央國術館傳開,「三合劍」目前還有「傅淑雲」老師留有紀錄。
傅淑雲 老師 演示
「三合劍」 與 「三才劍」
「輕緩行劍」風格
「李彩亭」也為「李存義」所器重學生,是否因為如此?後人才有「形意三才劍」之名託由李存義傳出?
武友詢問:
回覆刪除三才劍本身可對練 那三合劍可以對練嗎?
Open-9:
「三合劍」的三合指的是「道、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三合其實就是一的意思。
至於能否對演,未習過不敢確認,但也未曾聽老師說過三合劍可對演。
查了 傅淑雲 老師舊資料:
回覆刪除傅老師留有「三合對劍」的資料。
「三合劍」路子本身是可以拆段雙人對劍練習的。
那可能應該也是一路劍分「陰、陽」二段,二段互對劍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