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登山口
此行背包重20公斤
此行背包重20公斤
由於素食關係,因此不參加登山團出發,入山入園籌備與行前訓練都由自己來安排,成了二人自組素食雪山登山團隊。
要登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體能、裝備、餐食是主要三大項目,裝備準備一般是沒什麼問題,餐食準備也沒什麼大困難,就是體能必須先行訓練,尤其是中年上班族少運動者,否則是登不了高山或超過自己負荷而損了登山樂趣與意義。
重要觀念
登山前,平時要先體能訓練,並非以登山來做體能訓練。
體能訓練要循序漸進,逐步增加強度,需要時間累積,若以登較低郊山來做為訓練,也是要先體能訓練,降低自身無法負荷的意外。
有足以負荷的體能,登山才能安全而愉快,期待再次的登山活動。
素食者要登高山也是必須先了解自身狀況來做準備與訓練,千萬不要以為素食者比葷食者耐力好,或者以為素食者體能無法如葷食者,而忽略自身體能準備與訓練的重要性---不論你吃什麼這都重要。
若有貧血,帶氧能力就會差些,3000公尺以上高山,氣壓約為平地七成,空氣較稀,肺部的氧氣交換能力也因位處高山而降低,血中氧氣量少,降低了身體活動的能力,不利登山活動,容易有高山症現象。
登山前三個月到六個月要食補血食物,如四物、南瓜、甜菜根、黑豆汁、黑糯米、黑芝麻、紅棗枸杞、人蔘、冬蟲夏草、等。
登山前二個月或三個月開始訓練。
1.心肺耐力訓練---可快走,以一秒二步或三步的速度快走,每週三次,每次至少30分鐘,逐漸增加至10公里路程。(若跑的起來,以慢跑訓練亦可)
2.力量訓練---以伏地挺身最簡單方便,且伏地挺身會增強全身肌肉力量,若無法伏地,伏梯或伏牆亦可,每週二~三次,每次30~100下逐步增加。不必一次做滿,如這次要做30下,做10下便做不了,休息5分鐘再做,累積滿30下,這才是事半功倍的訓練方式。
4.郊山訓練---每週一次附近郊山徒步或負重訓練,漸進負重以能走10公里~20公里, 女性負重3~8公斤,男性負重8~25公斤。若是有山青代背重物,負重可3~8公斤來訓練。
5.呼吸訓練---深呼吸訓練,每天訓練,每次練習5~10分鐘,深吸氣5~10秒,長吐氣5~10秒。
以上是較全面的體能訓練,如實訓練,登山將會感覺負荷不高,尤其35歲以後少運動者。若無法全面訓練,那心肺耐力訓練、郊山負重訓練、呼吸訓練也最好要訓練。
登高山是非常消耗熱量的活動,素食者要充分準備食物,以輕量而能飽足的原則準備,食物太重負擔太大,行走時沒有飽足感,血糖容易過低沒氣力與暈眩昏沉,會走不動的。
學會高山煮米飯很有益,尤其免洗的糙米來煮,方便又營養,又可包行動飯團,對我來說很有飽足感。
慈濟的 「香積飯」也很方便而輕量,素食者最方便的米飯食物,泡、煮皆可用。
泡麵盡量不要當主食,對素食者來說吃不飽又少營養。
高山溫差大早晚也很冷,此行雪山0~8度,素食者若怕冷,以及預防感冒,行前二天開始每日都煮薑茶加黑糖來喝,很有去寒預防效果,每日以老薑或南薑一、二大塊以上熬煮成早晚各一杯量來喝。
素食者在現代工作繁忙的環境,若出發前未有好好休息,最好能補充維生素B群,增強身體的疲勞負荷。
台灣積雪最深的地方
春天也開滿玉山杜鵑花
鞍部右邊為北陵角 高3880公尺
翻過冰斗啞口鞍部往翠池
已到10K
此趟行程未登上主峰
因為時間關係,我做了返程決定
為了安全避免走夜路
另一隊5人山友,也做了返程決定
只好下次再來登頂親近主峰
行前的訓練雖不完整
卻是有效的
哭坡觀景台顯的渺小
三天全靠它走路與保護
就算不登頂
也是很值得一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