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7月 11, 2006

一、簡介山東武術傳習所

一、簡介山東武術傳習所 劉維中 筆述

山東省國術館是山東武術傳習所的遺體,它繼承了武術傳習所的所產及人才智庫的資源,所以我們在述山東省國術館之前,必先介紹山東武術傳習所的始末。


丙辰年民國五年 ( 1916) 五月八日,馬良調任陸軍混成第四十七旅旅長兼濟南衛戌司令。


丁巳年民國六年 ( 1917) 二 月,馬良發起邀集山東教育界人士創辦山東武術傳習所,成立時暫借山東省教育會的會址,招生開課,同年四月擇定濟南西門大街萬壽宮舊址,委任歷城縣勸學所所 長陳棟先生為所長,函聘馬良、施從濱、董鴻遠、賈迺寬、安茂寅、陳明豫、郝景星、林修竹、許名世、董、邢同泰、趙同源等十二位發起人為學董。 設所長辦事、教 務主務、教員、學監、文牘員、會計員、校務會議、學生考察、獎勵、懲戒等二十一項規則。


教師由馬良委派,李毓琛為總教習,馬慶雲教習兼稽查,武術家常秉章、胡明海等數十位,文科教師有遜清拔貢程墨齋大師任內堂教務主任,張恩泉大師任學監、等十數位。


學生有各縣保送的官費生,也有自費生,年齡必須在十八歲以上,二十五歲以下者,報考資格為師範中學及高等小學堂以上畢業生。入學檢驗體格、考試國文,修業年限二年,所設課程 ,


文科:國文、修身、武術史、軍事學、教育學、生理衛生學、管理學、教學法、急救法、音樂等。


術科:以中華新武術拳腳、摔角、劍術、棍術四科,及武當、少林諸術之拳術、長、短兵器等,另有兵式操、器械操、步兵教練、田徑、球類賽等,畢業後分派到縣及軍中服務。


該所可謂中國武術史上,制度健全、規則周詳、創辦最早的一所有前瞻性的武術學校。 自民國六年 至十四年 ( 1917~ 1925) 之間,造就了六屆畢業生,共計 730 名,分配到全國各地服務,為弘揚中華文化之骨幹,有不可抹滅的貢獻。


民國十年七月派教員程文翰復南京高等師範暑期學校聽講。


民國十二年 ( 1923) 四月十四日,該所武術教員監稽查馬慶雲、教員胡明海等率領第三屆全體學員赴上海參加了全國武術運動大會,學員竇來庚等獲大會優等獎。


民國十三年 ( 1924) 四月第十一屆華北運動會及民國十四年 ( 1925) 在山東濟南舉辦的第十二屆華北運動會,該所除參加比賽外,學員還示範表演新武術四科及雜技,博得大會熱烈掌聲好評!


馬良於民國六年四月選擇了濟南省垣五里溝一地,以萬壽宮舊址(萬壽宮不大也無人管理)建立了武術傳習所,那時的五里溝是一片荒野亂葬崗子,是無業遊民、吸毒的、扎蔴啡的、叫街的、犁頭的、作惡多端的匯集地,無人敢管,也無人去問,他的選擇可能是以傳習所的聲勢,借資、鎮攝、消患於無形。


武術傳習所的一切開支經費皆由馬良負擔,後才由財政廳接管,馬良對中國武術之熱心創建可見一般。


由於國家不幸,軍閥割據,兵戎綿年,該所至民國十四年停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