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7月 27, 2006

柔軟度 (四)

3.柔軟度

柔軟度差的人,因全身各關節活動範圍減少,使動作僵硬,肌肉容易扭(拉)傷,更易引起腰背酸痛疾病,年長者即是最明顯的例子。

....................................................................

※柔軟伸展簡述

(A)頸部伸展

伸展部位:頸部肌肉

動作要領:
a.雙手叉腰,每邊伸展程度須至微緊繃。
b.肩膀放鬆。
c.每邊停留10秒,反覆2~3次。

(B)體側伸展

伸展部位:體側

動作要領:
a. 雙腳站立與肩同寬、單手叉腰 支撐身體。
b. 另一手舉高,並盡量靠近耳朵。
c. 面向前,伸展體側至微緊繃。
d. 兩邊各停留約10到15秒,反 覆2、3次。

(C)手臂伸展

伸展部位:肱三頭肌、肩部肌群

動作要領:
a.雙腳站立與肩同寬。
b.單手橫跨胸前,另一 手適度扶住肘關節上 方,使橫跨胸前之手 靠近胸部。
c.雙手交換,每次停留 約10到15秒,反覆 2、3次 。

(D)轉體

伸展部位:下背肌群
動作要領:
a.雙腳站立與肩同寬、單手扶助 腰部轉向後方。
b. 雙腳腳尖朝前。
c. 兩邊交替。
d. 停留約10到15秒,反覆2、3 次。

(E)直立體前彎

伸展部位:下背及腿後肌群

動作要領:
a. 雙腿合併,膝蓋微彎, 上半身緩慢下彎至手能 握住踝關節為止。
b. 盡量使胸部靠近膝蓋。
c. 停留約10到15秒,反覆2、3次。

(F)股四頭肌群伸展

伸展部位:股四頭肌群

動作要領:

a. 一手扶住牆壁或支撐物 體,另一手扶住踝關節, 使腳跟盡量靠近臀部。
b.身體保持挺直避免前傾。
c. 左右交替停留約10到15秒,反覆2、3次。

(G)前弓後箭

伸展部位:阿基里斯腱

動作要領:
a.前腳膝蓋彎曲不可 超過腳尖。
b.後腳往後伸展,膝 蓋伸直,腳跟著地。
c.左右交替停留約10到15秒,反覆2、3 次。


(H)大腿向內側舉

伸展部位:大腿內側肌群

動作要領:
人呈側躺狀,並將背打直,動作開始時,將靠近地板的單側大腿往外上舉起後收回即可。

(I)大腿向外側舉

伸展部位:大腿外側肌群

動作要領:人呈側躺狀,並將背打直,動作開始時,將遠離地板的大腿往外上舉起後收回即可。

...................................................................

肌力和肌耐力 (三)

2.肌力和肌耐力

提升肌肉適能的重要性:

保持良好的肌力和肌耐力對促進健 康、預防傷害與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幫助,當肌力和肌 耐力衰退時,肌肉本身往往無法勝任日常活動及緊張的工作負荷,容易產生肌肉疲勞及疼痛的現象。

肌力和肌耐力 訓練原則與實施方法:

增進肌肉適能最佳的途徑是從事肌力 訓練,也就是一般大家熟知的重量訓練。

《1》 肌力:

指肌肉對抗某種阻力時所發出力量,一般而言是指肌肉在 一次收縮時所能產生的最大力量。

《2》 肌耐力:

指肌肉維持使用某種肌力時,能持續用力的時間或反覆次數。

..........................................................................

※練習方式:

(一)等長訓練:

又稱靜態訓練,在一無法移動的物體上,所能施加的 最大力量(如:推牆),使其肌肉長度不變而張力改 變的訓練。

(二)等張訓練:

又稱動態訓練,肌肉施力收縮時,肌肉長度改變的一 種訓練,一般配合啞鈴或槓鈴作為訓練器材,是最普遍的肌力訓練方法。

(三)負荷強度(重量):

依訓練肌力和肌耐力目標的不同而有異,強度高對訓練肌力有效,強度低對訓練肌耐力有效。

要增強肌力------訓練要負荷強度高,次數少。
要增強肌耐力---訓練要負荷強度低,次數多。

(四〉反覆次數與回合數:

肌力訓練------每回合採3到6次反覆,做1到3回合。
肌耐力訓 練------採20到50次反覆,做1到5回合。每回合中間至少休息 2到3分鐘。

(五)頻率:

最多兩天實施一次,最少每週訓練一次。

..........................................................................

星期五, 7月 21, 2006

心肺耐力 (二)

1.心肺耐力

心肺適能,也可以稱為心肺 耐力,是指個人的肺臟與心臟,從空氣中攜帶氧氣,並將氧氣輸送到組織細胞加以使用的能力。因此心肺適能可以說是個人的心臟、肺臟、血管、與組織細胞有氧能力的指標。心肺適能較佳,可以使我們運動持續較久、且不至於很快疲倦,也可以使我們平日工作時間更久,更有效率。

以健康的角度來看,擁有良好的心肺適能可以避免各種心血管疾病,因此心肺適能可說是健康體能的重要因素,也是體適能運動的重點。

透過有氧運動可以使運動者維持最佳心肺適能,且有益健康的維護。

心 跳率的測量,心跳與運動強度關係相當密切,透過運動時心跳的反應,可以讓我們了解運動時身體的負荷。測量心跳率時,將左手食指與中指置於右手橈骨動脈處,測 量每十秒鐘的心跳數,再將此數乘以6,即成每分鐘的心跳次數。每分鐘心跳次數愈多,代表運動強度愈強。在參與有氧運動前,需要適當熱身運動以提高運動效 果,並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熱身運動時,可以採用柔軟操或慢跑、走路等活動,直到身體有點出汗時,才進入有氧運動為佳。

有氧運動結束後,需透過緩和運動,使運動量逐漸降低下來,並可以排除體內代謝物質,使體內較快恢復,也可以避免運動後的不適感。緩和運動可利用伸展操及走路等運動強度較低的運動方式實施。

............................................................

※有氧運動的五個要領:

《一》 運動方式
有氧運動是有益於心肺適能的提升,凡是有節奏、全身性、長時間、且強度不太高的,皆為理想的有氧運動,像走路、慢跑、有氧舞蹈、跳繩、上下台階、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都有助於心肺適能的提升。

《二》 運動頻率
每週至少三到五天有氧運動。

《三》 運動強度
運動時的強度以最大心跳率的60-80%為較佳,以運動時有點喘但還可以說話的感覺為運動強度的依據。

《四》 運動持續時間
在適當運動強度下,每次運動20-50分鐘即可以改善心肺適能。

《五》 漸進原則
開始運動時,應依自己的健康和體能狀況從事適當運動,而後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但應避免一次運動量太大,或運動負荷增加太多。

..............................................................
..............................................................

※最大心跳率如何算:

一個人的每分鐘心跳率會隨著運動的強度提高而增加,因此可透過心跳率的次數來掌握運動的強度。但是,除非經由醫生檢測,才能得到正確的數值。因此,經過專家的研究,經由下列簡單的公式便能估算出最大心跳率,有助於一般大眾的瞭解與應用最大心跳率。

最大心跳率=220-年齡
...............................................................

體適能 (一)

運動的三大步驟: 1.熱身運動 2.主要運動 3.緩和運動

無論做任何一項運動,每次都應該遵循此三大步驟,才能充分享受運動的健康、歡樂與活力,同時避免運動傷害。


體適能分為二類:

運動適能 --- 為競技運動或選手有關的體適能,例如速度、反應時間、肌力等因素即為競技體適能的組成因素。

健康適能 --- 與健康有關的體適能,包含有肌力、肌耐力、心肺耐力、柔軟性、體脂肪等五個因素,這一類和每一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


一、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

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活動與環境 (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體適能較好的 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適 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在科技進步的文明 社會中,人類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營養攝取越來越高,工作與 生活壓力和休閒時間相對增加,每個人更加感受到良好體適能和規律 運動的重要性。

.......................................

※「體適能」好的概念了解

具備:

(1) 身體機能正常,不生病

(2) 能勝任日常工作 ------8 ~ 10小時的正常工作

(3) 能享受休閒娛樂生活------日常工作後,2~3小時的休閒娛樂活動

(4) 可以應付突發的緊急情況----日常工作、休閒娛樂活動後的時間,如深夜,處理1~2小時突發事件
......................................

二、體適能的五大要素

(1) 心肺耐力

(2) 肌力

(3) 肌耐力

(4) 柔軟度

(5) 身體組成 - - - 體脂肪

健康適能要求有最低限度的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Endurance)、肌肉力量與肌肉耐力(Muscular Strength and Muscular Endurance)、關節柔軟度(Joint Flexibility)及適宜的身體成分(Body Composition)。


星期一, 7月 17, 2006

太乙門的精神


太乙門的精神
簡單了解太乙門的精神,學習拳術以之涵養自己,會有正面性的精神態度表現,這是有益於自己的!
何謂「太乙」?
一、謙虛精進的說法
「太」- - -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自己所學所知,只是廣博深涵中的一小小部分,微不足道,故為大中之一點的「太」。
「乙」- - - 甲乙的乙字,取「乙等」之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高手中還有高手,自己學練拳術的成績,只在「乙等」的層次,要不斷往甲等的層次努力。
二、自信卓越的說法
「太」- - - 大中一點,取「溢」之意,更好更超越的意思,象徵本門拳術的優越性,吸取他技之長,補己術之短,於萬眾多元中,愈見精華卓越,也是非常有自信的表徵。
「乙」- - - 乙者一也,一代表道,生生不息的力量,取「強盛」之意,對己不斷的去蕪存菁,對外擷取精華,融化再造,其道必勝,其術必強,象徵本門拳術,涵融各派,精益求精,變化高強。
太乙門訓
江山歷代有奇士,武林永無第一人
亦為山東國術館館訓之一,在拳藝的修練上,總是要謙卑,強中自有強中手!
………………………………….……………………………
學武習拳,要謙卑,也練出自信,以研究
之態度,吸取各家精華,變化高強自己的
武藝!
………………………………….……………………………


太乙門的全稱是太乙猴形金剛八極醉拳門嗎?(武友fishdog問)
...................................................
正確就是「太乙門」非武當也非少林等,卻含練各派求精,而以猴拳為最精要,稱名太乙門。

太乙門高鳳嶺祖師精練猴拳、金剛拳、八極等,任職於青島國術館教務科長,後人才有此稱「太乙猴形金剛八極醉拳門」,正確就是「太乙門」也非武當太乙派(大陸現歸為武當太乙派)。

星期五, 7月 14, 2006

習武前的須知

1. 武術功夫的本質,是格鬥技術,肉體搏鬥的攻防技巧,在技術層面上,將有效的攻擊、防禦動作,鍛鍊成自己的本能動作,這過程一定是需要流汗,反覆演練的,沒有苦,哪有功!不要怕苦!

2. 武術的種類很多,同一拳種,不同老師、地域、時間,都有不同的演練樣子,基本態度上,先尊重,不認同無妨,但是要尊重,這是一定要的基本態度。

3. 開始習練拳術,不要求快、對套路貪多務得,先紮下基本功、基本動作,根基紮實,學習更多套路自然會易上手。先求精實,再而廣博,三而由博更精。

4. 每個人練武的目的不同,為求格鬥技術,可以;為求健身,可以;為求競賽;可以!就是不要愈練愈暴力!

5. 習武練拳,管他什麼名門正派、傳承正統,練出自己的興趣、心得、功夫,這才重要!

......

星期四, 7月 13, 2006

山東國術館 人物 簡介

人物 簡介 2003初稿

民國六年,濟南鎮守使馬良,徵調第五師武術的精英,於濟南成立山東武術傳習所(山東國術館前身),培訓武術人才。1928年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李景林(劍術名家)出任副館長,1930(民國19)任山東國術館館長,1931年病死於濟南,終年47歲。後由竇來庚先生任館長,當時省長韓復渠為兼任館長,並於民國24年成立師範班,培養山東省各縣市國術館館長及教練人才。各門派各種類武術教練約21人。


1.竇來庚 館長:太乙門高祖師爺(高鳳領,字雲峰)的嫡傳弟子,當時武術名家,民17年全國國術考試,最優等(第一名)15名之一。(右圖)
…………………………….
高鳳嶺:太乙門宗師,當代武術名家、猴形拳名手,亦精地功拳,身手棉巧,步履輕靈。習練各家名拳,查、滑、炮、洪、地功、形意、八卦、太極、金剛拳、埋伏拳、太乙醉拳、猴拳、對拳、太乙劍、太乙刀、棍等,無不精通。形神兼備嫻孰的技藝,千姿百變的太乙拳術,打闖燕趙齊魯,名聲大振,人頌美譽『活猴子』。
……………………………..
2.田鎮峰 教務長:以倡導技擊實踐而聞名全國,亦是形意拳家。

3.林秉禮:號"經三"人稱林經三,山東國術館修畢,民國22年第二次國考,獲得(1).拳腳表演(2)短兵表演(3)拳腳擂台(4)短兵對抗(應用對打)四項冠軍。其中拳腳表演(套路)演練"醉猴拳";短兵表演"金鋼圈"(娜吒拿的兵器);拳腳擂台打敗鐵沙掌名家顧汝章最出人意料。人稱他1秒能打78拳,自己說沒這麼多。後任教於山東國術館,負責太乙門拳腳、拳腳應用(對打)、短兵應用(對打)
4.張登魁、楊春智、楊玉鳳:民22年國考表現優異,已故范之孝老師(中央國術館畢業)於國術季刊寫道『中央國術館概況』,文中言及『山東國術館於第二屆國考獲勝者極佔半數,如張登魁、楊春智、楊玉鳳‧‧等』。張登魁後任教於南京中央國術體育專科學校,教受摔角,頗具影響力。
5.韓慶堂:山東國術館修畢,進入中央國術館第一期,後在台廣傳拳術,一代名家。
6.王玉章:山東國術館修畢,進入中央國術館,專習搏擊,後回山東國術館教搏擊(拳擊)
24年師範班成立
7.朱憲章:畢業後派至濟南消防隊,抗日勝利後,躲過文革,民國70~80年間約為80多歲,因文革影響,仍不願多言。山東國術館史的見證及傳承者。
8.馬增泰:來台後住於台北新店,為了生活未教拳。也是山東國術館史的見證及傳承者。
9.劉維中原名劉錫五,現住高雄,傳揚國術。自小習武,與父親劉幹卿(山東武術傳習所畢)同為太乙門弟子,民26年畢業,奉派擔任縣國術館館長,同年七七事變發生,加入抗戰行列,抗日做戰被砲彈所傷,撤退台灣繼續接受治療,如今肝臟仍有碎彈片,身腰部有一大傷痕,膝蓋亦傷,身上之痛已視如家常便飯若有若無了。60歲左右患癌症,無錢就醫,憑藉毅力與拳術演練,至今200385歲左右,為國術的歷史見證及傳承人,在高雄創立高雄武術協會,受當地人士敬重。
10.劉化霖:山東國術館師範班,為劉維中師之同學
山東國術館教練
1.李培義:河北保定人,原武術傳習所教官,負責摔角,清末民初之摔跤名將皆出自其手。
2.李鷹勳:河北保定人,『李膺勳』是『李存義』的族叔,在山東傳藝,他的功力亦深,教形意拳,拳快下盤穩。在台灣前96軍軍長『于兆龍』將軍,高雄『劉維中』師,都是他的學生。民國20年左右,在濟南,『劉維中』師他們師兄弟中,派出最壯碩的六位,當『李膺勳』站好三七式,二人在前拉其雙臂,二人在後推其腰臀,二人在後側推其背,皆不能撼動『李膺勳』先生,且其腳掌之力使地陷入一指之深。他的樁功可真深阿!
3.潘雪峰主任:教務主任,山東武術傳習所畢。
4.常教練(常秉章,字子文):當時少林拳名家,不識字,教月牙钂鏟、拳腳、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其武術輩分很高,在山東國術館上課時,竇來更館長尋課,都還向常教練恭敬鞠躬行禮,所受尊敬可見一般。(右圖)
5.胡教練(胡明海,字秋山):不識字,所教授鉤、埋伏拳為獨步武林的絕藝,觀摩表演時,當胡教練下場表演埋伏拳,就無人敢再下場表演埋伏拳。

6.魏長貴教練:武術教師。
7.劉日秀教授:老氣功教授。(右圖)
8.竇國庚教練:竇來庚之四弟,教授太極推手。
山東國術館的師生多抗日犧牲,竇來庚館長率領保安十七旅(含師生),抗日事跡可見於山東臨胊文史資料選集。

星期二, 7月 11, 2006

三、憶!山東省國術館師範班的同學

三、憶!山東省國術館師範班的同學 劉維中 筆述

時隔六十七年頭了,期間歷經抗日,國共內戰,人禍天災生靈塗炭,文史不保,只憑我這八十七歲人的記憶,實在有限,僅能敘述者如後:


孫詩堂:山東濱縣人,紅面大漢,少,白頭,身手矯健力大無窮,擅長春秋大刀、雁翅金钂、諸術,每於大會演出,挾其體型優勢,人刀一體,虎步生威,儼然武聖再世,令人嘆為觀止。畢業後回濱縣任副館長之職。


滕書田:山東烟台人,省立烟台第八中學籃球校友隊之一員,參加華北及全國運動大會屢建奇功。民國二十四年暑期考入本班,成績名列前茅,擅長白手奪槍及摔角諸術,二十五年春季運動大會,摔角比賽,學了不到一年,竟然摔了個乙等, 令人驚奇。


孫、滕二位學長均長我五齡,對我這個小學弟非常提攜,每於對練或演出,都要我配招。孫師兄的大刀進槍,配合他精采的動作是:


前掃背刀、翻把後掃胸刀,尤其是車輪刀,用槍者都必須有前後連續空翻的體能,才能配合的恰到好處。


滕師兄的白手奪槍,配合他精采的動作是:


我必須沉肩垂肘,右手死把左手活把,向他的脖子兩邊推、點、抖、搭、收, 要求一秒鐘扎五槍,但我只做到三槍即看到他的脖子都是紅櫻槍,深得諸師 及學長們的贊賞。

...............................................................................................

...............................................................................................

刺對方的脖,不能用刺或扎,要向前「推」槍,扎的時候要「點」槍,槍回要「抖收」,刺對方左邊時,也要「搭」槍, 而後回收槍,這與槍法拿、滑、扎不同、奇妙決在「抖」字。


二、簡介山東省國術館

二、簡介山東省國術館 劉維中 筆述

民國十六年 ( 1927) 南京國民政府為提倡國術,促進國民健康,強種強民為主旨,率先成立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積極推展全國,建立各級國術館系統,規定由各級行政長官兼任館長。


山東省國術館于民國十八年四月,繼承武術傳習所之館址建立。當時代理省長的呂秀文和五月三日任省主席的陳調元都沒有兼任國術館長之職,由李景林代理館長職務,民國二十年十二月三日,李景林病故,由韓建秋 ( 字敬岭 ) 負責,後因韓建秋用人產生矛盾,韓復渠頗為不滿,由教育廳秘書葛蘭笙推薦,並由韓復渠任命竇來庚為山東省國術館副館長。教育長田鎮峰,事務主任程墨齋 ( 武術傳習所事務主任,臨朐縣人,清朝拔貢 ) ,編審員張恩泉 ( 武術傳習所學監 ) ,教務長潘雪峰 ( 武術傳習所第三期學員,與竇師同班同學 )


教務員 :

林秉禮 ( 與太乙門頂尖藝人- 竇師是師兄弟 )

國術大師常秉章,不識字,但國術無所不能無所不精,傳習所老教習。

李培義,摔角教練,武術傳習所教練。

李膺勳,形意專家,為李存義之叔,我們稱保定三李。

教練:王玉章、馬鳴志。

助教:王振鐸、馬鴻功、趙魯卿、白榮忠、江立信、等。

事務員:徐渭賓、佟文治。

録事:司耀庭、韓茲勤。

專員:林秉誠,協助竇師志成社及編審 ( 今之顧問 ) 國館所刊出之大俠魂,不定期專員吳法滔、馬步周、馬英圖、金福泉等人研究武術之發展討論。

經費:全年十二萬元,頗為充裕,後因物價波動,學生津貼亦免了。

所教授課程:武當派、少林派各種拳術、長、短兵器皆有。


第一期出色學生:

韓慶堂,後入中央國術館,來台灣在警察警官學校任教官,桃李滿天下。

王玉章,濰縣人,中央國術館畢業後,回館教搏擊、八極拳。


第二期:

楊春智、楊玉鳳、張登魁都任中央國術館附設國術體育專科學校教練。


第三期:

張英建,入中央國術館,後來台於民國45年全國國術比賽,得總冠軍。

劉清源,最難得的是陽殼縣劉清源被土匪劫道,以玉女穿梭之法奪下匣子槍,韓復渠賞他四十元大頭,立即派他到章邱任國術館長。


第四期:

改制為師範班,修業二年,我們剛畢業即七七事變,教練、同學多半都參軍了。

一、簡介山東武術傳習所

一、簡介山東武術傳習所 劉維中 筆述

山東省國術館是山東武術傳習所的遺體,它繼承了武術傳習所的所產及人才智庫的資源,所以我們在述山東省國術館之前,必先介紹山東武術傳習所的始末。


丙辰年民國五年 ( 1916) 五月八日,馬良調任陸軍混成第四十七旅旅長兼濟南衛戌司令。


丁巳年民國六年 ( 1917) 二 月,馬良發起邀集山東教育界人士創辦山東武術傳習所,成立時暫借山東省教育會的會址,招生開課,同年四月擇定濟南西門大街萬壽宮舊址,委任歷城縣勸學所所 長陳棟先生為所長,函聘馬良、施從濱、董鴻遠、賈迺寬、安茂寅、陳明豫、郝景星、林修竹、許名世、董、邢同泰、趙同源等十二位發起人為學董。 設所長辦事、教 務主務、教員、學監、文牘員、會計員、校務會議、學生考察、獎勵、懲戒等二十一項規則。


教師由馬良委派,李毓琛為總教習,馬慶雲教習兼稽查,武術家常秉章、胡明海等數十位,文科教師有遜清拔貢程墨齋大師任內堂教務主任,張恩泉大師任學監、等十數位。


學生有各縣保送的官費生,也有自費生,年齡必須在十八歲以上,二十五歲以下者,報考資格為師範中學及高等小學堂以上畢業生。入學檢驗體格、考試國文,修業年限二年,所設課程 ,


文科:國文、修身、武術史、軍事學、教育學、生理衛生學、管理學、教學法、急救法、音樂等。


術科:以中華新武術拳腳、摔角、劍術、棍術四科,及武當、少林諸術之拳術、長、短兵器等,另有兵式操、器械操、步兵教練、田徑、球類賽等,畢業後分派到縣及軍中服務。


該所可謂中國武術史上,制度健全、規則周詳、創辦最早的一所有前瞻性的武術學校。 自民國六年 至十四年 ( 1917~ 1925) 之間,造就了六屆畢業生,共計 730 名,分配到全國各地服務,為弘揚中華文化之骨幹,有不可抹滅的貢獻。


民國十年七月派教員程文翰復南京高等師範暑期學校聽講。


民國十二年 ( 1923) 四月十四日,該所武術教員監稽查馬慶雲、教員胡明海等率領第三屆全體學員赴上海參加了全國武術運動大會,學員竇來庚等獲大會優等獎。


民國十三年 ( 1924) 四月第十一屆華北運動會及民國十四年 ( 1925) 在山東濟南舉辦的第十二屆華北運動會,該所除參加比賽外,學員還示範表演新武術四科及雜技,博得大會熱烈掌聲好評!


馬良於民國六年四月選擇了濟南省垣五里溝一地,以萬壽宮舊址(萬壽宮不大也無人管理)建立了武術傳習所,那時的五里溝是一片荒野亂葬崗子,是無業遊民、吸毒的、扎蔴啡的、叫街的、犁頭的、作惡多端的匯集地,無人敢管,也無人去問,他的選擇可能是以傳習所的聲勢,借資、鎮攝、消患於無形。


武術傳習所的一切開支經費皆由馬良負擔,後才由財政廳接管,馬良對中國武術之熱心創建可見一般。


由於國家不幸,軍閥割據,兵戎綿年,該所至民國十四年停辦。


星期五, 7月 07, 2006

Open-9 拳腳記

----------- 就稱為 Open-9 拳腳記

把自己所學的拳腳作一個初步的記錄,一方面整理,一方面當作備忘,一直找時間要整理,一拖就是多年,現在藉由 google Blogger 的環境試著看看!

原本架設Linux伺服器,想以 xoops 來作為記錄的環境,電費、頻寬,讓自己一直未有行動,也曾在免費 LINUX 的網路空間嘗試,但優惠不穩定,又不想在色情網站所提供免費空間架設 xoops ,所以選擇 google Blogger。

太乙門-劉維中老師所教拳術是我的根本,我的拳術之母,由它循序的累積,含溶於其他拳術,也是自己的拳術風格!

劉老師今年已 89 歲,隻身在台教拳不遺餘力,於高雄創立『高雄市武術研究會』受人尊敬。

開始吧 .....